时间:2021/11/25 16:30:40
大众日报老报人、美术编辑、著名画家袁晖先生是一位阅历丰富,对党、对大众日报社充满感情的艺术家。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众日报主题绘画系列创作”展览中,袁晖主动提供了他22年前倾心创作的油画作品《号角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创刊记忆》参加展览。展览时这件作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方面大家惊叹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家的造诣,另一方面大家对这件完成于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再次面世仍然这么富有艺术感染力和鲜活的气息而赞叹不已。
其名编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家》(现代卷)、《中国美术家辞典》等多部辞书。来源大众日报)
当时资料很缺乏,袁晖只能去访问还健在的老编辑,了解情况、记录和想象。他找到当时的老印刷机,照着画速写,他到图书馆查资料,到省话剧团借服装道具、手枪、帽子,找朋友和家人当模特、摆动作、画构图……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报人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报社的情感,没有任何任务、市场、展览等功利考虑。“就是想把当年创刊的情景画出来,画面上除了表现了解到的情节,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当时把印刷的几个环节综合到了一起,门口还有站岗的。第一份报纸印出来,整个气氛是愉快而热烈的,因此我用了红调子,感觉就像是燃烧的火种。我们的报纸就像吹响的战斗号角,我们的革命者那种打败帝国主义的决心和力量就好像火山爆发一样。”
沂蒙的山,沂蒙的水,不仅孕育了一方纯朴的人民,也养育了人民的军队和像袁晖这样的外地青年。袁老师说,那个时期让他深受教育,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他就像脱胎换骨了,不是以前那个袁晖了。
数十件作品由文化部对外文委推荐到西欧、印度、新开传奇sf古巴、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
那个时期,袁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不论版画、连环画、国画还是油画,不论何种艺术形式,只要能抒发心中感受,能够表达他对沂蒙山区,对那段历史的情感,他就不遗余力地创作着。
大众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省新闻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羲之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袁晖是青岛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山东艺专毕业,毕业后,十九岁的袁晖来到了沂蒙山区这片沃土,一个“青岛城”长大的孩子,扎根老区,一待就是十几年,用自己所学的艺术知识和艺术语言创作了大批表现老区历史、革命题材的艺术作品。新开传奇sf袁晖回忆说:“当地的老百姓非常好,非常淳朴厚道,对解放军和中国的感情很深,我们下去采风,经常去老百姓家吃饭。我听说当年报社在老区,有一次发大水,铅字都散落在河里,当地老百姓都帮着下河去捞,我当时听了很感动……有很多这类的故事,可以说,那个时期对我世界观的形成影响特别大,至今我对沂蒙山还是念念不忘。”
近年来,潜心于中国画的研究和创作,作品注重现代艺术的笔墨色彩构成,融汇中西、凝重浑厚、气势恢弘、新开传奇sf笔墨犷达奔放、潇洒自如、画如其人。
展览结束,袁晖先生把这件作品无偿捐献给大众日报社收藏,他说:“这件作品最好的归宿就在报社,我创作时也没有太多想法,就是想通过形象语言让年轻报人不忘大报传统,让大报精神代代相传。同时,也希望通过画笔寄托我这位老报人、老党员对大众日报的爱。”
“大众日报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年代诞生的,她的创刊地又是我曾经工作过的沂蒙山区,那里传颂着许多当年为保卫大众日报而牺牲的同志可歌可泣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我。报社是一个让人景仰的单位,工作久了,对她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特殊的爱。所以在大众日报创刊五十周年即1989年那个特殊的时期,我萌生了想把当年报纸创刊的情景表现出来的想法。”袁晖老师说。新开传奇sf
1977年,袁晖调到大众日报社工作。到了报社以后,全新的氛围又让袁晖为之振奋。当时报社人很少,人际关系很简单、很融洽,那些老同志的优良品德和敬业精神非常让人感动。在老同志的带动和感染下,袁晖迅速进入了一个新闻美术工作家的状态,以敏感的新闻触角和精彩的画笔去讴歌社会和生活的真善美。
1983年《植树造林造福后代》第六届全国美展宣传画展二等奖,作品收入1983年《出版年鉴》和《全国获奖作品画库》第一辑
“当时就是那么一种作风,只要宣传需要,就马上用最适合的方式去表现和报道。比如当时女排三连冠,晚上总编要求画个画来祝贺一下。但我对女排很陌生,连忙找资料寻素材,以最快的速度画了一幅宣传画,当晚就发到了报上。新开传奇sf前些年,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我也赶出了一个创作,叫做《五月的记忆》。做新闻工作时间久了,有种敏感吧。”袁晖老师感叹说,作为一个新闻美术工作家,有时也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艺术追求,艺术创作主要是根据媒体报道的需要来进行的。
又名袁著同,1943年出生,山东青岛人。1962年毕业于山东艺专,198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聊城地区棉花产区冠县是个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袁晖接到报道任务时刚从烟台出差回来,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冠县,立刻被现场收棉花的热烈气氛所感染,接着爬到收棉现场对面的屋顶上画了起来,“当时的场面很让人感动、新开传奇sf我也没有相机,就是每天到现场画。棉花为大家带来了实惠,棉农获益后有买电视的,有去存款的,我就抱着速写本跟着画,一共画了七天。新开传奇sf”袁晖回来后,把这些反映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速写整理出来,由于阳春配诗,在大众日报发了一个以新闻美术形式报道的版。聊城当时的地委书记后来说:大众日报社来了个同志,给咱们作这么多的宣传,连咱们一顿饭都没吃,真是让人感动啊!
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瞭望》(海外版)、《人民画报》(海外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等报刊。
“铭记当年大众日报主题绘画创作”于大众日报创刊73周年之际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开幕,袁晖老师这幅完成于二十多年前的《号角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创刊记忆》和其他作品一起见证和诉说着大众日报的历史、苦难和辉煌。
1989年,也是中国美术界“85”思潮之后艺术思想最活跃的一个时期,各类艺术风格和流派充斥着各大展览场馆。而袁晖,坚持着自己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实践,用真性情历时半年多创作了这幅至今看来让人心潮澎湃的力作。
1988年《夸父追日组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本举办的“野间”画展并获全国图书一等奖